应急管理部 教育部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教师应邀参加东盟风险评估能力建设论坛
发布时间: 2013-03-28  

受东盟灾害管理委员会(ASEAN Committee on Disaster Management)邀请,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叶谦教授和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方伟华副教授出席了2013319-22日在泰国曼谷召开的“东盟风险评估能力建设论坛”。

该论坛是在东盟秘书处灾害管理与救灾局的支持下,以提高灾害管理和政策制定者使用最新科学技术能力为目标,通过科学家与管理者之间的互动对话,发展更有效的风险评估工具。论坛由一天的全体大会和分组讨论,三天的风险评估模型研讨与培训组成。东盟十国政府相关部门,减灾防灾、灾害预警、灾害救助,以及有关研究机构和大学的科研人员参加了论坛。中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一些国际研究计划的代表受邀在论坛大会上做主旨报告和讨论嘉宾。

在论坛讨论中,叶谦教授在高度评价论坛所提出的建立灾害风险管理者和科技界之间对话框架建议的同时,结合IRG Project和其他国际计划的发展历程,强调指出:建立科学家与决策者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过程。在目前社会发展极为迅速,全球互联性快速增加,社会-生态系统高度不稳定的基本背景下,建立科学家与决策者直接的互动桥梁不但难以实现,也是不现实的,更是对资源的浪费。这是因为对科学家而言,一方面现有的教育体系中没有与大众和决策者互动的培训与教育,绝大多数科技人员不但难以用决策者能够听懂的语言进行对话,科技界内部的交流也受到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术语的限制;另一方面,目前的科技评价体制,对科技工作者与决策者之间的交流也不予鼓励。对大多数科学家而言,其研究方向的选定更多的是由本领域的发展方向所限定,而对满足社会需求,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

叶谦教授结合IPCC和其他相关国际组织的成功经验,向论坛介绍了IRG Project对加强科学与政策之间的沟通所尝试的解决思路。他指出,在目前的评价体制下,不应过多地强调科学家与政策制定者的直接沟通。由于双方的语言所存在的巨大差异,这个沟通过程将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且效果不佳(政策决策者和管理者在一个岗位上往往有一定的年限,对他们的培训往往只能在一段时间有效)。因此,应该加强建立和培养一批科学与政策之间的“中间商”。他们具有相关科学背景,特别是受过多学科培训,同时,他们也掌握与用户进行沟通的方法和语言,能够理解和了解用户的需求。其次,需要为用户提供他们所能够用和了解的工具。IRG Project目前一方面通过建立全球大学联盟的方式,培养受过多学科培训的人才;另一方面,正在组织全球相关研究部门,以最新ICT(信息通信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开发能够为科学家和用户互动提供帮助的技术平台。

应东盟灾害管理委员会邀请,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方伟华副教授319日,在泰国曼谷做了题为“Risk Assessment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hina and Development of an Open-Source Typhoon Risk Model for Asia”的专题报告,一是介绍了中国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成果在国家防灾减灾规划、自然灾害保险、社区综合减灾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二是介绍了方伟华副教授研究组所开发的台风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的进展情况,报告结束后和东盟灾害管理委员会技术官员及相关研究机构讨论了将台风灾害风险模型,特别是台风降水模型,提供给东盟共享使用的可能性。

320-21日,方伟华副教授还应邀参加了东盟灾害管理委员会在亚洲理工学院(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举行的巨灾模型研讨及培训会,重点讨论及培训了台风大风及暴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建模及软件系统研发及使用。

应方伟华副教授推荐,东盟灾害委员会的相关官员及亚洲理工学院的区域综合多灾种预警系统(Regional Integrated Multi-Hazard Early Warning System)的主要研究人员将于20136月份赴北京参加相关会议,就巨灾风险模型研究及应用、社区综合减灾等问题开展进一步的交流。

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应急管理部 教育部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Copyright©2010-2013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   地址: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031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