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 教育部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活动

 
减灾院青年学者双周论坛——震后孕灾环境变化下“山洪-滑坡-泥石流”发育机制、过程模拟与风险评估
发布时间: 2018-05-15  

报告题目:震后孕灾环境变化下“山洪-滑坡-泥石流”发育机制、过程模拟与风险评估

报告人:汪明 教授

时  间:2018年5月22日 下午14点30

地  点:京师科技大厦B座933会议室

专家介绍:

汪明教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结构工程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RMS风险管理公司担任高级风险师。汪明教授长期从事灾害风险模型和模拟、灾害与风险评估、防灾减灾工程、灾害保险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担任国家减灾委专家委专家、国家减灾中心特聘研究员、中国保险学会副秘书长、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风险评估专业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以及多个SCI/EI/中文核心期刊编委。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EI论文40篇,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科技合作、“一带一路”科技合作等各类科研项目课题16项。汪明教授研发的“年度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基于有限历史样本的多灾种评估方法”等在国家减灾中心业务系统中得以应用;主持研发的“喜马拉雅带石砌体抗震加固技术”被尼泊尔国家重建局采用且写入重建规范,并被授予政府嘉奖;参与研发的“燃气管道施工安全评估技术”、“地震风险分摊与保险模式”等被市政设计和保险行业部门采用。

报告简介:

本报告是汪明教授主持的两个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相关研究工作的阶段性总结。

汶川地震十年,恢复重建成效显著,然而,高山峡谷之内次生灾害仍然高发,严重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极端降雨作用下,滑坡、泥石流呈现群发态势,山区大型地震的后续效将持续数十年乃至百年。本报告将围绕下面几个问题展开:

1)以洪溪河流域为例,汶川地震后续次生灾害呈现什么样的动态变化过程?

2)研究区震后孕灾环境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后续次生灾害发育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3)如何运用地貌演变模型模拟震后山区降雨驱动下的地形变化、侵蚀堆积、产沙和流域洪水过程?

4)如何评价震后流域居民房屋和基础设施面临的灾害风险?


 
应急管理部 教育部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Copyright©2010-2013 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版权所有    |   地址: 北京市新街口外大街19号    |       网站备案号:京ICP备10031106号